嘎玛寺历史影响巨大。从第一世活佛堆松钦巴起,嘎玛噶举派在康区已有相当大的影响。到二世活佛嘎玛拔西,其影响日灼,嘎玛拔西的影响远远超过萨迦首领八思巴。他是继萨班和八思巴之后与元朝建立密切联系的西藏政教首领。在促进祖国统一和西藏与内地的文化交流上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嘎玛寺是藏传佛教历史上开创活佛转世系统的第一寺。它对藏传佛教采用活佛转世来确定宗教首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寺外这棵躯杆粗大、树叶繁茂的柳树,大家能猜出它的年龄吗?这棵树是二世噶玛巴从内地带回的汉柳。大约13世纪,忽必烈召见了第二世噶玛巴﹒拔希却吉喇嘛,封他为法师并赐予金边黑帽。噶玛巴﹒拔希将从内地带回的一根手杖随手插在寺边草地,第二年手杖就长成了这棵柳树,取名“甲迥”。
嘎玛寺依山而建,建筑风格独特。从二世嘎玛巴到七世嘎玛巴陆续从泥泊尔、印度、锡金、拉萨以及内地召集大批工匠,大兴土木,筑殿饰彩,镂金雕玉。噶玛寺大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面覆盖琉璃瓦,屋檐正中是藏族工匠设计建造的狮爪型飞檐;左边为汉族工匠的龙须型飞檐;右边为钠西工匠建造的象鼻飞檐。
寺内珍藏有明朝皇帝赠送的万岁牌,是明成祖所赐的木雕盘龙牌位;“大宝法王”印,为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德银协巴“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双龙盘纽光洁质白,为玉印中的上品。此外,寺内还藏有大量明、清时期中央皇帝所赐的陶器、瓷器和100多尊鎏金铜像、大藏经《甘珠尔》(即佛说经典)、《丹珠尔》(即佛经注疏)。以及旌旗缎带、丝绸棉缎等刺绣品;近百幅传世唐卡高僧遗物、贝叶经等文物。
传说嘎玛·堆松钦巴初到此地时,首先从山顶看到建筑地基附近的“俄东塘”有上千名仙女翩翩起舞的动人场面。后来“俄东塘”成为嘎玛寺历代活佛讲经的道场。此地当时有一个叫“泽巴“的家族,嘎玛﹒堆松钦巴找到“泽巴”家后请求让他在此地修行,泽巴家不仅答应,并允许嘎玛﹒堆松钦巴在此地建寺院。堆松钦巴修建的第一座佛殿叫“喇嘛拉康”,此外还建有三座佛殿。到嘎玛巴希时开始修建嘎玛寺的措钦大殿(又名大佛殿、大雄宝殿)。
嘎玛寺整体建筑以措钦大殿为主体,围绕措钦大殿建有历代嘎玛活佛的卧室、强巴佛殿、八邦司徒活佛卧室、大经堂、塔殿等。措钦大殿面积为2240平方米,高3层,木石结构,经堂和前廊是以藏式平顶修建,主殿是木质结构以歇山式琉璃瓦为屋顶,房檐下全以斗拱承托。殿内面积达810平方米;殿四周饰以释迦牟尼的传记壁画。
在寺院右上方有三个佛塔,中间是一世噶玛巴活佛噶玛堆松钦巴的舍利塔,右边是八邦司徒卓格日钦的察察塔,左边是堆松钦巴的得意门生克巴·旺格多吉的灵塔。三座佛塔的右上方是一座灵塔殿,俗称无柱殿,殿内供有历史影响巨大的二世活佛噶玛巴西的佛牙。墙面上是历代噶玛活佛的画像。其中司徒画像中有汉族使臣到噶玛寺的历史画面。这些七、八百年前的佛塔至今保存完好,它们代表着藏传佛教早期灵塔的几种类型。
嘎玛寺一年内要举行六次宗教活动。藏历一月八日举行跳神活动,要跳十一种舞;藏历中月至六月间,举行活佛灌顶仪式,有金刚橛和静猛两种;藏历五月十三日举行诵经活动,同时举行护法神灌顶;藏历六月十七日举行祭神山活动,主要是诵煨桑经和撒风马纸;藏历十一月跳护法神舞,要跳九种护法神跳;藏历十二月举行跳神和送朵玛活动(朵玛是一种祭贡众神的食物),要跳五种舞。
堆松钦巴:是嘎玛噶举派的创始人,生于康区哲雪地方(今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新龙县境内),幼名为格佩(意为善增),随父贡巴多吉贡波(意为金刚怙主)学习“自生佛母的命根心要教授”,16岁依秋·僧格扎上师出家,赐名却吉扎巴(意为法称),后从阿底峡三传弟子扎惹瓦西昆仲聆听“胜乐灌顶”和许多法门,19岁时去前藏依觉隆·嘉玛瓦及其弟子日季巴和智钦恰巴聆习《慈氏诸法》和《中观论》,又从侠尔巴及其弟子伦觉巴·喜绕多吉闻习噶当派(意为一切佛语都是对僧人修行全过程的指导)教法,后依玛·杜增巴而受比丘戒(佛教男子中出家受具足戒二百五十三条者)。30岁时,随塔布拉杰学习教法,塔布拉杰给他作了灌顶,并向他传授了噶举派“拙火定”(一种修丹田生热的脐轮火法)和“方便通”(修习风脉的法门),叫他到桑日地方静修,达到该派所说的各种境界。33岁时,跟热琼巴闻习《六法》和《座中修法》,并撰写了《方便道直观教导》一书,师从绒巴嘎格瓦的弟子本普巴·敦嘉学习《金刚亥母》、《行法》、《六种庄严大宝释》、《四灌顶修法》,从辛巴多杰僧格求得《道果》教授,从江莫邦喀瓦求得《喜金刚教授讲说》,从乍嘎莫瓦学到《那若尔传教授》,还从达域巴·热久敦次听受《胜乐》、《喜金刚》、《玛哈玛那》。此后,他征得上师同意到各地云游达30年之久,专注于闻、思、修三业之中。据说,示显出进出岩石毫无阻碍的神通,以此皆称他为喇嘛扎巴(岩上师)。由于堆松钦巴在各地弘扬佛法,声誉遍及全藏,信徒们为尊敬他,不直呼其名,只以嘎玛巴作为尊称,后世转世亦依次排列为嘎玛巴活佛,并传衍至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