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弱而淡然,这是重庆长寿古镇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跃平给人的第一印象。一如这个位于长寿的旅游胜地,让人坐下来并生出亲近之心。
但当话题转入到古镇的运营上,刘跃平的侃侃而谈透露出这分明是个女强人,其强硬的态度更是与众不同:不怕老商家走,正可借机洗牌。
商业做减法
找跟古镇特色契合的商业形态
传统的旅游景点或商业街区,都巴不得吸引更多商家参与进来。但面对开街不过1年的长寿古镇,刘跃平所在的长寿古镇团队现在思考的却是如何做减法。
“没有特色和实力的商家都参与进来,表面上可繁荣一时,但时间久了反而要降低古镇的品质感。”站在整个长寿古镇长期运营的高度来看,刘跃平觉得,和古镇特色相契合的应该有一些文化味、有特色的商业形态,而之前一些短平快的商业形态,并不利于古镇的长期运营。是时候做做减法了,提档升级,抬高门槛,“比如对自持的四合院门面,我们自己划定的招商要求是收藏和私人会所,一下就把选择的面缩窄了,很痛苦,但必须这么做。”
不怕老商家走掉,抓住关键的商家后正好洗牌,“公司的招商团队正考虑选取10个业态,10个代表性的商家进行扶持引导,甚至是补贴,参与到其具体经营中,帮助做出各自特色,在古镇中扎根并做大做强,最终在后期开发项目中复制此模式。”
刘跃平说,和古镇具有的旅游、文化等功能相比,商业运营是目前的一块短板,而在补短之后,古镇的承载能力将大大提升,平台效应将更加显现。
旅游做加法
与旅行社签合约,每天推1台节目
旅游从来是长寿古镇的强项。这个位于长江三峡旅游黄金线上的景点,去年“十一”黄金周,接待游客达30.86万,排在重庆近郊旅游景点中前列。而2012年全年,吸引游客就达到200万。而此时的古镇整体开发规模还不到1/5。值得欣慰的是,长寿古镇短短1年的运营正在成为长寿旅游和重庆近郊旅游的一张名片。
但长寿古镇的团队并不满足,他们需要更多的旅行社参与进来,把旅游这根管道尽可能扩充,而旅行社也需要拓展传统旅游路线之外的景点。双方可谓一拍即合。因此,长寿古镇与重庆13家旅行社签订合约。
如今,古镇里的综艺馆每天都要推出1台节目,主打夜场文化,在重大节日还有城隍巡游、仿古迎亲、仿古判案固定演出。而在此基础上,团队积极推动的加法还有:寿文化博物馆这样的文化产业项目落地,大型原创舞台剧福寿大典的推进,并和杭州宋城千年情的幕后团队接触,与华侨城互相借鉴,为后期的更为丰富的旅游内容做铺垫。